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
> 不同PQAI溶液静态/动态表面张力变化及对脉动热管性能影响(二)
> 泡泡消烟原理,不同质量分数碱剂发泡液表面张力的测试结果
> 应用单分子层技术分析磷脂酶与不同磷脂底物特异水解性能:结果和讨论、结论!
> 热力学模型计算MgO-B2O3-SiO2-CaOAl2O3富硼渣表面张力(一)
> 气溶胶固定剂PAM-b-PVTES合成路线及GPC、DSC、表面张力等性能测试(四)
> 什么是在线观看茄子视频APP?在线观看茄子视频APP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 基于微通道内表面张力控制和驱动的分析新方法研究
> 盐水溶液中,磺酸型含氟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表、界面张力和润湿性研究(二)
> 植物笛醇含量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 不同助剂及浓度对IDK120-025型和LU120-015型喷头雾化效果的影响(一)
推荐新闻Info
-
> 挪威云杉树脂临界表面张力及Hamaker常数推算
> 水浸提提取肥皂荚皂苷水溶液最低表面张力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与讨论、结论
> 水浸提提取肥皂荚皂苷水溶液最低表面张力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材料与方法
> 3种不同类型喷雾助剂对氟啶虫胺腈药液表面张力及在苹果叶片润湿持留性能测定(三)
> 3种不同类型喷雾助剂对氟啶虫胺腈药液表面张力及在苹果叶片润湿持留性能测定(二)
> 3种不同类型喷雾助剂对氟啶虫胺腈药液表面张力及在苹果叶片润湿持留性能测定(一)
> 双缔合型稳泡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烷基糖苷柠檬酸单酯二钠盐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测定及影响因素(下)
> 烷基糖苷柠檬酸单酯二钠盐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测定及影响因素(上)
> 不同质量浓度沥青质溶液界面张力、界面剪切黏度及粒径分布图【下】
水浸提提取肥皂荚皂苷水溶液最低表面张力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与讨论、结论
来源:《林产化学与工业》 浏览 12 次 发布时间:2025-08-25
2.结果与讨论
2.1水浸提肥皂荚皂苷的单因素试验结果
2.1.1提取时间
按照1.2.1节操作在温度45℃和液料比8:1条件下,考察提取时间对肥皂荚皂苷得率的影响。由图1(a)可知,当提取时间由8 h延长至12 h时,皂苷得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而随着时间延长至12 h以上,皂苷得率反而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这是因为当时间达到12 h时,随着时间的继续延长,会导致部分提取的皂苷出现一定程度的降解从而降低得率。
图1.各因素对于皂苷得率的影响
2.1.2提取温度
按照1.2.1节操作在时间8 h和液料比8:1条件下,考察提取温度对肥皂荚皂苷得率的影响。由图1(b)可知,当温度为25~65℃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皂苷得率逐渐增加,而当温度升高到65℃以上时,皂苷得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是因为温度主要影响分子扩散速率、物质与提取剂之间的溶解程度和提取剂的黏度,温度的提高有利于增加物质的传质效率提高得率,而温度过高会导致皂苷降解,产生过多的副产物,从而使得皂苷得率降低。
2.1.3液料比
按照1.2.1节操作在时间8 h和温度45℃条件下,考察提取液料比对肥皂荚皂苷得率的影响。由图1(c)可知,液料比值为5~10时,随着液料比的增加,皂苷得率也随之增大,因为提取液的增加,增加了溶剂与原料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皂苷得率的增加;但当液料比值超过10时,由于溶剂量较大反而会影响到皂苷与溶剂之间的物质交换,皂苷得率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
2.2水浸提肥皂荚皂苷的响应面优化分析
2.2.1实验设计与模型的建立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了Box-Behnken设计方案,以皂苷得率为响应值,优化肥皂荚皂苷的提取工艺,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1。采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响应值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得到以皂苷得率为响应值的回归方程:
表1.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
2.2.2方差分析与显著性检验
由表2方差分析可知,回归模型的回归效果高度显著(P=0.002 3<0.01),失拟项(P=0.168 0>0.05)不显著,线性相关系数(R2=0.954 1)效果较好,说明此多项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料比对肥皂荚皂苷提取得率的影响,并且95.41%的数据可以用本模型和方程来解释,也说明了本方程的拟合度较高,误差较小,能够很好地应用于肥皂荚皂苷提取工艺的预测和分析。
表2.回归模型方差分析表
根据P值大小可分析各因素对肥皂荚皂苷得率的影响程度,因此由P值可知:PX3>PX2>PX1,可以得到各因素对皂苷得率的影响程度为X1(温度)>X2(时间)>X3(液料比),即温度对皂苷得率影响最大,时间次之,而液料比的影响最小。
2.2.3响应面结果分析
根据表2中P值的大小还可以判断时间、温度和液料比3因素中两因素的相互作用对于肥皂荚皂苷得率的影响。由P值大小可得PX1X3>PX2X3>PX1X2,说明温度和液料比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皂苷得率影响最小,而温度和时间两个因素交互作用对肥皂荚皂苷得率的影响最大。
通过软件分析得到肥皂荚皂苷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温度69.20℃、时间11.28 h、液料比值9.89,皂苷得率的预测值为26.44%。为了操作方便,修正提取条件为:温度69℃、时间11 h 15 min、液料比值为10。在此条件下对肥皂荚皂苷进行水浸提,并做3次重复性实验,平均得率为26.49%,与理论值误差仅为0.05%。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肥皂荚皂苷的提取工艺。
2.3肥皂荚皂苷的性能表征
60%乙醇溶液洗脱得到皂苷的得率为39.03%,90%乙醇溶液洗脱得到皂苷的得率为5.01%。由图2可知,60%乙醇溶液洗脱得到的皂苷临界胶束浓度为0.35 g/L,最低表面张力为47.43 mN/m;而90%乙醇溶液洗脱得到的皂苷临界胶束浓度为0.75 g/L,最低表面张力为35.83 mN/m。可以看出,90%乙醇洗脱得到的皂苷临界胶束浓度更高,最低表面张力更低。说明苷元含量越高,其临界胶束浓度越大,最低表面张力越小。
图2.乙醇洗脱皂苷的表面张力
油茶皂素临界胶束浓度为1.5 g/L,最低表面张力为43.531 mN/m;桔梗皂苷临界胶束浓度为1.78 g/L,表面张力为53 mN/m。相比之下,肥皂荚皂苷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和较低的表面张力,更适合应用于制作表面活性剂。
2.4肥皂荚皂苷结构的初步表征
2.4.1紫外和红外光谱分析
2种皂苷的紫外和红外光谱见图3和图4。由图3可知,2种皂苷样品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均在470 nm附近,且60%乙醇洗脱得到的皂苷吸光度低于90%乙醇洗脱得到的皂苷。
图3.乙醇洗脱皂苷的紫外光谱
图4.乙醇洗脱皂苷的红外谱图
由图4可知,2种皂苷样品的红外谱图基本无差异,3413、2927、1640、1451、1376、1078和637 cm-1为肥皂荚皂苷样品的主要特征峰,3500~2500 cm-1范围内,属于羟基的伸缩振动和烷基(C—H)的对称伸缩振动,3413和2927 cm-1分别属于O—H的振动吸收峰和亚甲基的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1640 cm-1为甾体皂苷中羰基(C=O)的伸缩振动特征峰或者也可能是多糖中氧氢键(O—H)的弯曲振动吸收峰。1376 cm-1为甲基(—CH3)的对称弯曲振动特征峰。1078 cm-1强吸收峰为皂苷类、淀粉和糖苷类的O—H的伸缩振动或者是甾体皂苷中O—H的弯曲振动吸收峰。
2.4.2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
2种皂苷样品的HPLC图见图5。由图5可知,60%乙醇洗脱得到的皂苷水解后得到的总糖为58.46%,主要单糖为葡萄糖18.75%、木糖16.57%、鼠李糖15.45%和阿拉伯糖7.68%。90%乙醇洗脱得到的皂苷水解后得到的总糖为51.16%,主要单糖为葡萄糖15.93%、木糖14.03%、鼠李糖14.35%和阿拉伯糖6.84%。因为纯化后的皂苷仍然是混合物,暂无法确定纯的化合物结构,所以也没有采用HPLC分析其化学结构,今后进一步纯化后再研究其组成和结构。
图5.乙醇洗脱皂苷的单糖含量
3.结论
采用水浸提提取肥皂荚皂苷,考察了提取温度、时间、液料比对肥皂荚皂苷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2.0 g肥皂荚果皮粉末,温度69℃、时间11 h 15 min,液料比10:1(mL:g)。在此条件下,肥皂荚皂苷得率为26.49%。
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得到2种皂苷样品,其表面活性分析表明:60%乙醇和90%乙醇洗脱得到的皂苷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0.35和0.75 g/L,最低表面张力分别为47.43和35.83 mN/m。
紫外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2种皂苷样品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均在470 nm附近,且均具有皂苷的基本红外特征峰。HPLC分析表明:2种皂苷样品水解得到的单糖主要为葡萄糖、木糖、鼠李糖和阿拉伯糖。